記者4月8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,為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,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農業農村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《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近日由國務院印發實施。
據介紹,《方案》明確了到2030年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的指導思想、基本原則、主要目標、重點任務、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,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抓好國內糧食生產的重要政策文件。
《方案》提出,要把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,要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,堅決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。同時,要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,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,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條件,聚力突破種子、農機等關鍵技術。此外,要綜合考慮糧食供需形勢、區域自然資源條件和糧食生產基礎,調整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,著力提高糧食供給質量。
《方案》還提出,要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、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糧食生產經營體系,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,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、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。
根據此次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,到2030年,我國新增糧食產能將達到千億斤以上,產能提升的重點放在玉米和大豆上。
在主要目標方面,《方案》明確提出,到2030年實現新增糧食產能千億斤以上,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;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基礎上,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.5億畝左右、谷物面積14.5億畝左右;糧食單產水平達到每畝420公斤左右。
在品種結構方面,《方案》綜合考慮了今后一個時期不同糧食品種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,將產能提升重點放在玉米和大豆上。
此次發布的《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》還部署了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,以及重大支撐性工程。
根據糧食生產現狀和未來增產潛力,《方案》明確了六大片區、不同省份的產能提升任務,在全國部署了720個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。通過這些重點區域的建設,帶動重點糧食品種和產能提升任務的有效落實。
與此同時,《方案》還圍繞糧食生產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,謀劃部署了農業節水供水、高標準農田建設、種業振興、糧食單產提升、糧食綠色生產、農業機械化提升、農業防災減災、鹽堿地綜合利用、糧食加工倉儲物流能力建設等9項支撐性重大工程。
《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》為什么選擇在現在這個時間提出?新一輪方案和之前有什么區別?我們來聽一下專家的解讀。
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表示,民以食為天,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一直是頭等大事,近期,國家剛剛發布了《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》。此時正是春耕備耕的重要時間節點,國家把議題再次聚焦了糧食安全,體現了國家對糧食安全問題一以貫之的重視。
為什么是新一輪?新又新在哪里呢?早在2009年的時候,國家就啟動了第一輪的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計劃。當時提出到2020年,要將國家的糧食產量從1萬億斤提高到1.1萬億斤,而事實上到2020年的時候,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已經達到了1.34萬億斤,遠遠超過了預期目標,當時國家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提高糧食產量。而到2023年,國家的糧食產量已經達到了1.39萬億斤,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。那么在這個時候為什么還要提高產量?
這里不僅有提高總產量的考慮,同時,最主要的是要優化品種結構。我們國家水稻、小麥這兩個品種產量是比較穩定的,玉米的產量時有波動,而大豆產量缺口比較大,所以要率先提升玉米和大豆這兩個品種的產量。大家都知道,我國現在耕地資源、水資源比較有限,約束也越來越緊,在這種情況下,依靠擴大面積提高產量是非常有限的。現在我國玉米畝產跟美國相比,可能有300公斤的差距;大豆畝產比巴西低100公斤左右,這些作物的單產水平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,而且像水稻、小麥、玉米這些品種的大田產量和趨勢產量也有一定的差距,大田產量也有提升的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