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日下午,在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暨舉辦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訓班上,河南省鄭州市、開封市、洛陽市、平頂山市、安陽市、鶴壁市、新鄉市、焦作市、濮陽市農業農村局(農委)、鄉村振興局長,圍繞《2024年農業農村工作要點》自主選題,介紹交流工作亮點,展望2024年的新發展、新期待。
鄭州:統籌推進“五個一” 建設和美鄉村示范村
鄭州市圍繞超大城市“建設什么樣的鄉村、怎樣建設鄉村”這一命題,依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,堅持以和美鄉村示范村建設為切入點,通過建立一套班子、制定一套規劃、完善一套政策、實行一套機制、打造一批樣板,做足宜居、宜業、和美文章,累計建成和美鄉村示范村67個、美麗鄉村示范村336個,打造精品休閑旅游線路7條,建成精品民宿287家,創建“五星支部”村56個,培育經營性收入超百萬村集體335個。
2024年,鄭州市將深入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一是做優環境,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,推動鄉村整體風貌根本性提升;二是做強產業,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,堅定不移走好產村融合發展路子;三是做實治理,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,大力推進五星支部創建,建成3—5條產業和文化集聚區“五星”支部示范帶;四是做大組團,鼓勵打破單個村莊界線,實現優勢互補、區域運營、抱團發展;五是做深改革,加大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力度,建立農村集體產權交易中心,研究出臺人才返鄉入鄉政策措施。
開封:重管重護守根基 示范建設開新局 以農田“高標準”筑牢豐收“大糧倉”
開封市深入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持續完善“市級主抓、縣級主導、鄉鎮主責、村級主體、平臺主投、市場主營”的六位一體推進機制,按照“建設標準化、裝備現代化、應用智能化、經營規?;?、管理規范化、環境生態化”的六化標準,實行“縣、鄉、村、監理、審計”共同參與的五方聯動機制,破解“規模經營、資金籌措、運營還款”三大難題,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24.71萬畝,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對基本農田的全覆蓋。
一是探索建立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主體,多方參與的聯動管護機制,有效發揮“保險+村股份經濟合作社”雙重監督作用;二是統籌推進良田、良種、良制、良法、良機融合共建,通過土壤改良提升耕地質量,大力培育“育繁推”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,持續完善農業減災防災和應急體系建設,推進新農民技能提升;三是推進“路網、水網、林網、電網、數網”相融合,加強污水、垃圾分類及廢舊場所資源化利用,強化對土地和村居風貌管控,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、產業發展、潔美鄉村建設統籌規劃、一體推進。
洛陽:堅持富民導向 突出特色優勢 全力打造四條全產業鏈
洛陽市立足資源優勢,積極探索以“綠色雜糧、肉牛奶牛、食用菌、中藥材”為重點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,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全面起勢、整體提升。全市建設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鎮243個、產業強鎮49個、現代農業產業園23個,順利推進2個國家級優勢產業集群進展;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90家、農民專業合作社902家、示范家庭農場149家;評定信用村1685個,涉農貸款達到2283.39億元;667名農技人員分包2613個行政村,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2650家,培育規模以上物流企業367家,建成冷庫54萬立方米。
2024年,洛陽將重點在強產業鏈條、打造平臺載體、培育名優品牌、強化要素保障等方面發力,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。一是全產業鏈發展,穩規模、強帶動、補短板、樹品牌,提升種苗自給能力,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,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,大力發展設施農業;二是平臺載體打造,圍繞四條產業鏈,夯實“一村一品”基礎,突出產業強鎮特色,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融合發展,推動產業集群建設提檔升級,培育提升實施主體;三是打造知名品牌,以消費需求為導向,打造區域品牌,培育優質品牌,強化品牌營銷,提升產品美譽度,拓寬線上銷售渠道;四是強化要素保障,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擴大特色保險覆蓋面,強化土地保障能力,提升科技服務水平,健全完善工作推進機制。
平頂山:科學定位 科技賦能 探索郟縣紅牛產業差異化發展路徑
平頂山市充分挖掘郟縣紅牛種質優勢,著力培育生產雪花牛肉的新品系,通過新產品研發、品牌保護、三產融合發展,真正把郟縣紅牛產業打造成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、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。先后推進國家級豫西南肉牛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強鎮,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,培育國家郟縣紅牛保種場1個、紅牛研究院1家、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、省級龍頭企業2家、規模養殖場98個,發展各類經營主體1300余戶、大型屠宰加工企業3家,全市飼養郟縣紅牛10萬余頭。
面對飼養周期長、基礎母牛群體少、品牌開發程度不夠等問題,平頂山市明確龍頭帶動、產研結合、技術先導、品牌重塑、高低結合的戰略定位,構建聯合育種體系,組建省市縣三級服務團,制定屠宰分割標準和產品分級標準,大力研發各類精深加工牛肉產品,用好郟縣紅牛農產品地理標志,努力構建“育種—養殖—屠宰—加工—銷售”全產業發展格局。
安陽:“八村聯盟” 賦能 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
安陽市緊緊圍繞村集體經濟壯大發展,大力推動基層創新探索,積極構建形成了農村集體多元發展的“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共同撬動” “部門資金撬動、數字化運營”等 “十大模式”,推動全市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,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74%。在探索實踐中,安陽市安陽縣結合平原農區實際,建立了集體經濟發展“八村聯盟”機制。一是主體聯合,打破行政村之間的地域限制、組織限制和資源限制,建立聯盟組織架構,協同發力;二是資源要素聯合,統一整理土地,統一謀劃產業,統一采購農資,統一共享技術,統一整合資金,構建集體經濟聯合發展新引擎;三是村企銀聯合,不僅構建了農村區域資源整合平臺,更提高了銀行貸款的征信度,強化了金融支持的承接平臺,注入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新動能。
2024年,安陽市將圍繞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”的要求,積極推廣“八村聯盟”做法,深化“八村聯盟”模式,全面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步伐。一是切實深化聯動改革,通過開展“五清理三規范”集中整治行動,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全面激活發展動力;二是切實優化路徑模式,通過拓展聯盟的內容、擴大聯盟的范圍、創新聯盟的方法,充分放大融合效益;三是切實完善村與村、村集體與農戶、村集體與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,著力提高運營效率;四是切實強化政策保障,通過強化項目、金融、激勵支持機制,全面夯實推廣支持體系。
鶴壁:推進“1060”工程 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
鶴壁市在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上,從全市行政村中選取60個班子戰斗力強、資源稟賦好、產業基礎強、文化底蘊深的村莊,組成以金色田園、靈山妙境、淇河濕地、北斗七星等為主題的10個和美鄉村組團,利用2—3年時間,推動鄉村由表及里 、形神兼備、全面提升。
一是全局謀劃系統推進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,將“1060”工程納入全市重點工作,統籌各部門涉農資金重點投放,開展十大破題行動,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,逐步實現全域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目標;二是示范引領全域提升,依托村莊資源稟賦,用好“135”工作法,開展比拼行動,引導山區丘陵地帶組團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、鄉村休閑旅游、農村電商,平原地區組團結合高標準農田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,推進特色農業、民俗體驗、農業產學研等融合發展,城市周邊區組發展休閑采摘、觀光旅游等都市生態高效農業;三是壓實責任增強干勁,完善工作調度機制、觀摩激勵機制和工作獎勵機制。
新鄉:出實招用真功 求實效開新局 全面提升產業項目資產管理質效
新鄉市持續把產業資產運營作為促進幫扶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,確權產業項目資產5900余個,涉及資金29.98億元;吸納就業勞動力2.22萬人,安排公益性崗位3.4萬人;初步形成了原陽預制菜、獲嘉食用菌等一批優質產業資產。
2024年,新鄉市將通過在機制體制上再深化、在產業培育上再發力、在聯農帶農上再拓展、在調度上再用勁,推動產業資產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。一是健全管理主體、管理權限、日常核查等機制,推動各地成立資產管理推進小組,推廣產業資產“三權分置”的管理制度,探索產業資產月調度、季匯總、半年核查工作機制;二是培育壯大優勢產業,重點支持產業龍頭建立養殖種植基地,推廣“1個龍頭+N個就業幫扶車間”模式,針對難以為繼的幫扶產業,及時實施替代項目;三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,積極推廣“龍頭企業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經營模式,落實村集體經濟收益差異化分配方式,鼓勵項目主體開展技能培訓;四是實施考核推動、市縣聯動、資金驅動、觀摩調動等工作推進機制,提高產業資產管理實效。
焦作:探索“1246”工作模式 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“焦作樣板”
焦作市深入踐行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工作,打造了一批鄉村建設示范典型。全市建成農村公路總里程6814.8公里,供水管網覆蓋1128個村,燃氣管道覆蓋960個村,完成1513個村莊的背街小巷硬化;年度改廁1.1萬戶, 809個村莊污水實現了設施化治理,993個村莊開展垃圾分類試點,完成鄉村綠化2700余畝;全面推進省級1個鄉村建設示范縣、4個示范鄉鎮、33個示范村的創建,創建森林特色小鎮8個、森林鄉村示范村45個,打造6個省級“美麗小鎮”、326個“美麗宜居村莊”。
2024年,焦作市將圍繞產業融合發展,探索“1246”工作模式,推進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。一是以示范創建為抓手,創建美麗鄉鎮12個、和美鄉村20個、美麗鄉村100個、潔美鄉村500個、美麗庭院1萬個,建成17條鄉村建設示范線(帶);二是實行財政引導、基金援建、村企聯建、單位幫建、群眾自建工作機制,通過籌集式參與、集體化管理、新能人帶動,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,共同參與家鄉建設;三是將鄉村建設與產業、文化、旅游、黨建深度融合,用好成熟發展模式,實現鄉村建設、環境整治、產業發展與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;四是在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基礎上,抓好村莊綠化、節點美化、線路規范、小巷整治、風貌管控、庭院提升等六個細節。
濮陽:聚焦縣域農事服務中心建設 打造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濮陽樣本
濮陽市作為河南省糧食主產區,在全市培育各類服務組織10280家,從業人員65173人;2023年生產糧食的647.75萬畝土地中,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1600萬畝次,畝均頻次2.47,是全省平均的水平兩倍。濮陽縣建成了農機小鎮,整合拖拉機11972臺、小麥收割機1659臺、履帶式水稻收割機378臺、無人機120臺、種子化肥36種,面向全縣提供全產業鏈農業社會化服務,服務能力超過60萬畝。其中,濮陽縣魯河鎮建立“土地驛站”,2023年開展社會化服務34萬畝次。
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戰略性大產業,需要堅持系統觀念,統籌推進。一是在趨勢發展中永保“姓農”本色,準確把握從土地流轉向托管轉變、從耕地規?;蚍找幠;D變、從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轉變的趨勢;二是在改革創新中守牢“為農”初心,要激活農技、農機、農經三支隊伍;三是在體系建設中實現“強農”目標,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、現代農業經營體系、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,建成全過程、全鏈條、全區域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。